認識我的弟兄姊妹也知道我除了牧會,同時亦經營著一間社會企業,主要透過桌上遊戲,服侍一群肢體傷殘人士。曾經看過一本書名為「擁抱殘疾的教會」,書中提及「互相依賴神學」一詞,讓我反思了很多在社企和教會服侍的觀念。
患有間歇性肢體癱瘓的神學家嘉菲‧柏克,提出了「互相依賴神學」的概念。指出教會慣常以服侍、照顧的出發點去接待弱勢社群,基本上是單方面的付出。她表示教會要真正讓弱勢社群成為信仰群體一份子,就需要突破單向服侍的固有模式,改變「不期待弱勢社群有任何協作及貢獻」這種想法。教會深受西方文化高舉「獨立」的思想主義,但忘記了社群中,沒有一個是完全「獨立」的。
人各有限制,正因如此,人需要互相依賴,彼此扶持。在社企中,不應懷著「我比你強,所以來照顧你」的心態,反而該找出他們的長處,讓他們盡情發揮所長。在青少年牧養,也當如此,青年人必然有神給予的恩賜,而教牧同工是因青年人的恩賜,安排一個合適崗位予他。當各人能在不同崗位上服侍,其實就是「互相依賴」的一種。
眼睛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們。」相反,身體上看來比較軟弱的肢體,更是不可缺少的。
(哥林多前書 12:21-22)
正如經文所言,教會是同一個身體,弟兄姊妹好像各肢體一般,是彼此配搭而運作的,可能看似有強弱之分,其實可能只是崗位放不對,因為健全的身體,身體任何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
易朗恆傳道 2023年11月13日
青年是社會和教會未來棟樑。常聽不少信徒說:「一個沒有青年人的教會,就是沒有未來,所以要重視青年工作。」先不評論是否真的沒有未來,但或多或少也反映教會渴望有青年人存在,亦確實很多教會也沒有青年人,但如有,又應如何牧養他們?又應抱甚麼態度來重視青年工作?
近日,「低聲道」(即基督教媒體「時代論壇」的青年版)在社交平台出了一篇文章,講述有關培靈研經大會中,牧師分享「教會傳承」的教導。大致提及:「教會承傳的問題,有時正在於上一輩人想延續他們的寶貴經驗,下一輩卻不想跟隨。」、「相信每一代人的經驗都是寶貴的,值得參考,卻不需複製。」
值得反思的是教會所謂「重視青年人」背後想法,是教會期望留下接棒人,來承接教會的寶貴經驗?」還是真正關注「青年人的個人生命?」相信不用說出口,青年人也會感受得到,前者都是為何很多教會沒有青年人的其中一個死因。
真正重視青年人的,是需要相信並尊重他們的想法,在信仰的框架下讓他們成長。以下是我們對牧養青少年的一些元素:
活力:盼望聚會不是單向式教導,因此要更多動態活動。
多元:盼望活動多元化,因此讓青年人更多向外界接觸。
創新:盼望內容創新,因此讓青年人加入自己的創意作服侍。
自主:盼望青年人能夠擁有自主權,因此不能強制推行活動。
最後,再以「低聲道」的文章來總結,「相信每一代人的經驗都是寶貴的,值得參考,卻不需複製。」盼望讓青年人有自己的空間去追尋自己信仰的路,他們所經歷的,不會是我們曾經歷過的,因為每人所經歷的時代、環境也不同,經驗是用來參考而已,他們無必要強行跟從我們的步伐,複製我們的思維。
易朗恆傳道 2023年8月13日
首先,祝願世上每位母親,母親節快樂!生兒育女、照顧及教導子女,確實不是容易的事,謝謝你們的愛。教會最近與一個名為「小小生命」的機構合作,舉辦了一次義工訓練及事工探討。「小小生命」是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為本的事工,幫助面對危機懷孕(Crisis Pregnancy)的女性及其伴侶和家人,並關注香港墮胎問題。
義工訓練中,她們分享到不同媽媽的生命故事,有些讓人感動,有些讓人痛心。記得分享中,提及一位單親大肚媽媽,住唐5樓,經濟有需要,還要照顧一位經常需要出入醫院的2 歲小朋友,在大肚的情況下經常上落樓,實在艱難。縱然艱難,但她仍然橕著,背後推動她的力量是「愛」。
機構服侍的媽媽必然有她們的限制和需要,單靠機構同工是不足以支援,欣賞其他教會也會為她們伸出援手,協助有需要幫忙的媽媽。我認為,教會並非單以開展事工的方式作服侍,他們是真實「看見」人的需要,而弟兄姊妹為到這份需要產生一種關愛之心,藉著這份「愛」,成為了服侍的推動力。
神就是「愛」,愛是與生俱來,因為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所做,我們也應學習這份「愛」,將「愛」成為服侍人的動力,彼此祝福及幫助人,透過服侍榮耀神。
易朗恆傳道 2023年5月14日
過去一年,感謝神給予我們一個既能「聚腳」,亦能作外展的基地,讓我們藉著「仰憩」,回應神給予我們的福音使命。最近寫了一篇「仰憩與社區服侍的回顧及檢討」,當中提及2022 年間,教會如何實踐社區服侍及檢討成效。其中一個結論,是教會仍需探索如何透過社區服侍吸引街坊到「仰憩」或教會聚會點,因此在新一年,需要重新想像教會福音使命及未來的社區服侍。
福音使命小組成立目的,為要計劃教會未來如何實踐社區服侍,因此需要一群認同社區服侍異象,並有負擔或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參與其中。我們會到訪三間已進行空間轉化的教會及體驗三種不同類型的福音事工,從而學習如何透過教會空間轉化,由教會內部建設到接待社區居民技巧上,啟發我們如何好好使用「仰憩」以及提升「接待客旅」的心;亦透過體驗事工,學習如何由事工接觸生命。
此計劃到訪教會及體驗事工的安排如下:
2 月18 日 基督教耀安教會 (休谷)
3 月18 日 運動 (Kalee HK)
4 月15 日 牛潮浸信會 (The Corner)
5 月20 日 香水 (Msquare)
6 月17 日 中國基督徒傳道會中心堂 (良亭雅敍)
7 月15 日 精品 (BubbleTsz)
歡迎有異象、有負擔或有興趣的弟兄姊妹參與,一同為教會的社區服侍使命擺上。願神感動和激勵我們。
易朗恆傳道 2023年2月12日